什麼是壓力? 很多人或上班族常常在討論怎樣舒緩壓力或是如何面對處理壓力,但是很多人卻從來沒有認真地想過什麼是壓力。 工作很多的時候你有壓力。 沒有工作的時候你什麼都不用做了你還是有壓力。 事情沒有照你的方向走你有壓力。 事情很順利的時候你還是有壓力,因為你會擔心什麼時候開始不順利。 CEO有壓力,小職員也有壓力,外送倒茶水的工讀生也一樣有壓力。 其實壓力並不是來自於外在環境,而是來自於你的內在。如果你不懂得調整察覺自己的內心,不管你在哪裡扮演什麼角色你都是有壓力的。 壓力的本質 就像現在這個鉅大的災難 Covid-19肺炎,全世界和人類正遭受這個病毒的侵襲和壓力。沒有人能夠正確的知道這個災難會有多大,多久,只知道這個壓力正在威脅我們全人類的生命和生活。 有一些人被迫隔離,他們感到憂鬱與憤怒,每天控制不住地查看各種疫情信息,擔心購買的食材不干淨,擔心口罩不起作用,擔心接觸快遞物品會被感染等,整日惶恐不安。憂鬱的想法甚至開始引起呼吸不順,胸悶,緊張,失眠等症狀,嚴重影響日常生活。 有一些人被迫隔離,他們盡力做好了完善的保護措施後,就不再浪費精神擔憂。反而利用這段時間中讀書,運動,改善飲食,提升自我。 每天保持平靜與喜悅的心情。 壓力與外在的人事物無關。所有的壓力來自內在,來自自己的思想和意念。所以要學會管理壓力,必須往內由心開始。我們必須學會觀察頭腦的真正本質,才能真正分辨什麼是真正的危險和什麼是錯誤的信念。 如果我們一直非常擔心煩惱,似乎不能解結問題反而只是成為壓力的受害者,不是嗎? 如果我們的意識一直執著一件事情,那件事情就會無限的擴大。 學習讓我們的潛意識轉換,所謂的壓力也跟著一起轉換。 每個人都有讓內心能夠安定平靜祥和處理壓力的能力。 冥想的功效 冥想和正念練習都是很有效的方法應對壓力。 從禪修的觀點來看,每個人原本都一個平靜的心或所謂 “真實自我” 。 但是,因為受到外在世界的掌控,我們的心充滿了恐懼,焦慮和壓力,讓我們忘了真實自我。冥想的練習就是學習與內心原有的平靜美好重新連結。 以最簡單地方式來解釋冥想的強大作用:想像一個很強烈的風,無論風多大多強烈,它都無法吹走太陽的光。冥想的練習就像是在強風當中的光明,如果你擁有平靜的內心,你就是明光,光明是不會害怕強風的,因為本質不同。 哈佛大學的一項研究表明,每天進行30分鐘的冥想,持續8週,杏仁核的大腦灰質密度開始降低,從而減輕了焦慮和壓力。冥想不僅可以幫助身體放鬆,竟然可以真正改變大腦構造和身體對壓力的反應能力! 如何開始冥想? 學習冥想其實非常簡單。現在外面有許多各式各樣不同的方法,對於初學者來說,方法其實越簡單越好。妳可以試試這三個步驟: 第1步 找個舒適的姿勢,放鬆身體。可以試試從頭部到腳步慢慢的掃描身體,注意力掃描過的每個部位都一一時放鬆。 第2步: 全身放鬆後,開始專注於呼吸。將意識帶到呼吸,自然地吸氣和呼氣。全心全意的觀察呼吸,享受呼吸的所有感覺。當有任何想法出現,有任何情緒讓你分心時,不要灰心告訴自己這是正常的然後從新開始。每次只要注意力分散,然後將新將注意力回到呼吸即可。持續的練習,注意力和與感受呼吸的聯繫就會越強大。 第3步: 持續專注於呼吸,讓身體處於靜止狀態。不要回應身體任何感覺的出現更不要抓癢或調整座位。持續專注於呼吸,保持完全的靜止是讓心靜下最有效的方法。持續的練習,可培養能夠克服身體困擾的毅力。每天無間斷的練習冥想至少20分鐘。 冥想練習應至少每天20到30分鐘。初學者常常遇到3個問題。第一是無法放鬆。第二是常常會睡著。第三是太過努力想要“阻止”頭腦思想。 對於第一和二的問題,可以選擇早上練習冥想,因為早上是精神最好,想法最少的時候。第三個問題必須要了解頭腦的自然功能本來就是製造想法和思想,不必試圖對抗他想要停止思考。每當一有任何想法,感覺出現時,只需要知道自己的注意力分散,不需自責,溫柔地將注意力重新收回到呼吸。讓妳和光明融為一體。 想要一起練習冥想嗎?請往下訂閱我們的YouTube頻道與Lydia老師一起練習!
1 Comment
|
作者Lydia Chang 老師是起源瑜珈的共同創辦人,瑜珈旅程導師,創意策劃管理。 日期
April 2020
分類 |